政大教師會、教改論壇、台灣競爭力論壇2010年12月28日召開記者會,呼籲檢討國內現行人文社會科學的評鑑制度。照片提供:周祝瑛。(資料照片)
【政治大學校訊記者尹俞歡報導】新一期頂尖大學評鑑結果將在年後出爐,政大教師會再次建議教育部,應立即改善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大學評鑑方式,理事長、教育系教授周祝瑛呼籲,「沒有一份評鑑可以one fits all(一體適用)」。
由政大教師會及教改論壇、台灣競爭力論壇共同發起「反對獨尊SSCI SCI等指標 找回大學求是精神」連署,從去年底至今,已經吸引學界超過1500位教授、學生參與,包括中研院長翁啟惠、前院長李遠哲也表達支持。但周祝瑛感嘆,教育部新一期的頂尖大學計劃評鑑指標中,仍以ESI論文發表數作為「教師研究能量評鑑」的標準。
2003年教育部統計各大學校院國際期刊論文引用篇數調查結果,政大排名落後,引起全國對人文社會科學論文發表處境的關注。周祝瑛認為,不僅政大,在這樣的評比標準下,全國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大學也面臨相同的困境。
她說,人文社會科學真正的精神是回饋社會,若僅由單一外國論文資料庫評斷價值,將導致老師為追求論文發表數,忽略教學或是社會貢獻,反而錯置浪費資源。
周祝瑛表示,政大教師會從2003年開始研究發展人文社會科學評鑑指標,2010年提出33項指標,包括專書、社會聲望、公開評論、論述被引用次數等,希望改善過往僅重特定論文資料庫引用筆數的現象。
教師會統計,目前參與連署教授中,除了人文社科領域外,也有一成來自理工科系領域,周祝瑛認為,如此聲音顯示當今評鑑方式不僅只是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問題,「SSCI對台灣現在的學術界,就像是緊箍咒」,應盡速改善。
針對政大教師會發出聲音,教育部高教司日前表示尊重,也認同將以多元指標納入評鑑標準。周祝瑛則說,在尚未看到教育部明確的政策改變前,政大教師會還將繼續推動連署並召開公聽會,盼透過民意壓力促成修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