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聯合報╱記者蔡永彬/台北報導】
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中心發現,去年台灣論文發表篇數、被引用次數排名分別前進到第16、19名。近5年「工程科學」論文發表量達世界第9;如果從被引用情況分析,台灣唯一超出世界平均水準的是農業科學領域。
在國際合作方面,與15年前相比,台灣的主要合作機構有「美(國)消亞(洲)長」趨勢。1995至99年合作最多的前三名是美國密西根、伊利諾、普渡大學;2005至09年則是中國科學院、美國伊利諾大學、韓國首爾國立大學,國合的「大宗」學門是物理學和臨床醫學。
科政中心副主任朱曉萍說,近年台灣學術產出已穩定進步中。在亞洲,台灣的論文發表篇數、被引用排名次於中、日、韓,但平均每百萬人產出篇數卻都勝過這三國。此
朱曉萍進一步指出,過去5年台灣工程、材料科學論文篇數分居全球第9、10名,產量成長最快的是經濟商管和一般社會科學領域。科政中心補充,如果世界論文的平均被引用水準是1,台灣農業論文可達1.15,是唯一超越世界水準的「小而美」學門;國家科學委員會副主委張文昌認為,北半球的先進國家多發展工業,台灣的農業結合生物科技產業,反而具有優勢。根據資料,接近世界水準的還有植物與動物科學(0.96)、工程(0.93)、材料科學(0.93)。
至於在全球被引用最多次、排行前1%的「頂尖論文」數目上,台灣的工程領域排行第9。
科政中心主任林博文指出,這項研究利用湯森路透社的資料庫,分析科技研究投入和產出,希望能有助於將來科技預算分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