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產學創新研究學院揭牌 .總統:引進產業界資源 加速頂尖人才培育 為臺灣科技產業注入新動能

日期:2021/12/22  

蔡英文總統今(21)日上午前往新竹出席「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產學創新研究學院揭牌典禮」表示,透過今年5月通過的《產學合作創新條例》,讓大學引進產業界資源,加速頂尖人才培育,提供產業研發量能。她也期許透過產學創新研究學院的新模式,為臺灣下個世代的科技產業注入新動能,一起國際布局、一起打半導體及高科技產業的世界盃。

 

今天是陽明交通大學「產學創新研究學院」揭牌的日子,這是一項很有遠見的規劃,也是臺灣第一所以「產學共創」模式成立的研究學院,她很高興和學界先進、業界領袖一起見證這個重要的時刻。

 

學院的成立,其中有很多人的投入與貢獻,最重要的是,產業界集體向她表達,需要更多政府的支持,尤其在半導體產業,我們還要走很長的路,在世界上還要持續扮演主導的角色,所以需要政府的協助。

 

以我們現在人才培養的速度及現行的體制,人才面確實最具挑戰性,政府開始想,有沒有其他的辦法,讓人才培育的速度可以加速,並且可以培育出更好、更優質的人才。因此做了幾個決定,第一,現行的法規是不夠的,一定要改變法規,並引進所謂「沙盒」的觀念,打破現有法規上的限制,讓我們有更大空間創立人才養成的機構。第二,要產業界加入,人才將來是要到產業界,臺灣的半導體產業是全世界最好的半導體產業,如果沒有最好的產業加入,就訓練不出最好的人才,所以產業界必須加入,不論是在學程的設計,或者是在教學研究上,一律都要有企業界的參與,這對我們來講是很重要的,因為有最先進的產業參與在教育過程裡,出來的人才一定是最好的人才。

 

第三,因為國家的預算資源有限,所以她就邀請幾位產業界董事長共襄盛舉,也非常感謝半導體產業的參與,有一部分的經費來自於業界,一部分的經費則來自國發會的基金,讓我們在資源上面能有足夠的挹注。因此產生的幾家半導體學院,也有各自的校友及產業界的朋友提供額外的挹注。她認為,半導體學院應該是臺灣有史以來資源上最堅實的一個教育機構。

 

透過這3個新的嘗試,期待創造在其他領域培育人才的一個模式,將來有很多不同的產業也可以借用這個模式。像是現在正在進行的金融學院,也採用同樣的模式,培育下一個世代所需要的熟悉產業及各種商品設計等的金融人才。

 

稍早她聽到陽明交通大學林奇宏校長說,學院的招生不是一年一次,而是一年兩次,她也特別拜託學院不要有寒暑假,一年全年無休,讓我們快速地產生人才;並期許學院「只許成功,不能失敗」,讓臺灣未來有源源不斷的人才。

 

自從美中貿易衝突以來,再加上疫情的變化,全球經濟情勢出現很大的變化。臺灣靠著高科技產業,尤其是半導體晶片的技術,在這一波國際供應鏈重組的變動中一支獨秀,成為國際注目的焦點。

 

過去一年多來,很多外賓都告訴她,很羨慕臺灣建立起完整的半導體生態系,竹科已經快要變成觀光景點,很多外賓都指定要來竹科走走看看,感受一下一個國家有竹科是多好的一件事,這對於作為一個科技國家的印象及形象養成是非常重要的。

 

進一步指出,臺灣科技產業能有這麼好的表現,除了業界領袖的努力,學界專家也扮演關鍵的角色。她要再次謝謝陽明交通大學長期投入研究創新,為臺灣培養一代又一代的科技人才,也為竹科及「護國群山」打下穩固的基礎。

 

全球半導體產業競爭激烈,我們要讓臺灣繼續維持國際領先的地位,培養下個世代的高科技人才,就是現階段最重要的工作,也必須要投資。今年五月通過《產學合作創新條例》,透過法規鬆綁,讓大學引進產業界的資源,加速頂尖人才的培育,提供產業研發的量能。

 

今天揭牌的陽明交通大學「產學創新研究學院」,將以「產學共創」的雙向模式,投入次世代半導體、人工智慧、量子運算等前瞻技術研究,為臺灣未來的產業發展超前部署。

 

今天共同推動學院成立的7家企業代表也在現場,大家都非常期待這座新的學院、新的模式,為臺灣下個世代的科技產業注入新動能,讓產學更緊密合作,一起國際布局、一起打半導體及高科技產業的世界盃。

 

總統與現場貴賓共同進行剪綵儀式。包括行政院長蘇貞昌、政務委員兼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、教育部長潘文忠、經濟部次長林全能、新竹市長林智堅、陽明交通大學校長林奇宏、宏碁榮譽董事長施振榮、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、緯創資通董事長林憲銘、聯詠科技副總經理陳聰敏、研華協理林之寅、鴻海研究院執行長李維斌、台積電處長張孟凡、聯發科處長梁伯嵩等亦出席是項活動。

 

 

I.A.E.國際學士院簡介

(↑詳細內容 敬請點入)

國際學士院(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, I.A.E.)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的學術研究單位之一,成立於17 世紀的「啟蒙運動」時期,當其時也正是人類開啟現代化思潮、發展現代科學最重要的時代,繼而開創了改變人類歷史最重要的工業革命。國際學士院為跨國性的學術審議聯盟單位,由散佈於世界各國的學士院共同組成;起源於西元1660 年的英國學士院,也就是現在的英國皇家學會(The Royal Society),位居英國五大學術院之首;繼而於西元1668 年由「英國劍橋大學」學院派的學者發起、結合全球十三個皇家貴族正式組成『國際學士院』(以下簡稱學士院),並獲得英國女皇的承認。國際學士院I.A.E. 為國際間的自然法人,其屬性與「聯合國」(U.N.) 的組織相同,是具有三百五十年優良歷史的國際「非政府」學術組織;然而,通過國際間的學歷互相認證制度,國際學士院I.A.E. 所核定的文憑亦可獲得具有各國政府承認之合法學術資格。

I.A.E. 國際學士院為聯合國(U.N.)所承認之國際教育學院組織(The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 ),【「同時是國際間少數擁有推薦「諾貝爾獎候選人」】資格的評鑑單位之一;因此經過國際學士院I.A.E. 教授團評議委員會及全球學術審議會所認證的『全球暨亞洲唯一Top1%產官學研教高學術學位』、【教授,特聘教授資格與身分(全球)】,【SDGs獎(全球),ESG獎(全球),創新獎全球)、幸福企業(全球)】,【聯合國科教文組織、日本皇家識別章】、【瑞典諾貝爾獎候選人 推薦】與【全球暨亞洲1000大企業 推薦要職委任狀】,均受聯合國190多個會員國國際公法的保障,具有相當Top1%產官學研教之諾貝爾獎候選人身分崇高的社會榮譽與表徵,其殊榮在世界各地均可受到尊重與重要職位任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