寰宇情懷:創投教父劉宇環的卓越人生 .聯合國W.U.U IAE國際學士院 全球量子核融合科學學術論壇主席召集人

全球之星

日期:2023/01/20   IA

劉宇環 WIIG合夥創辦人及執行董事 .聯合國W.U.U IAE國際學士院 全球量子核融合科學學術論壇主席召集人  (↑詳細內容 敬請點入)

 

天下文化出版《寰宇情懷》

劉宇環是一位既能順勢造勢,又能開拓新局的創投家。――高希均/遠見.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


 他不只是台灣企業家,更是世界企業家,是台灣的大前研一。――鄭家鐘/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

  創投先鋒劉宇環:全球化的公民不管是自己或是公司都要設定「Mission statement」;去一個國家,如探險般,要能發現、協助當地的需要,在世界上盡一份責任。

  造勢與拓局的實踐者  擁有洞燭機先的深度思維

  1980年代,劉宇環因緣際會加入李國鼎與孫運璿「科技興國」的宏大藍圖,踏入創投業,為發展高科技籌募資金,成為台灣經濟奇蹟的推手之一。

  1990年代,創建美商中經合集團,矢志成為美國與大中華地區的橋梁。在他心中,始終希望為華人的榮盛盡一份力。

  多年來,他一直站在制高點,尋求對台灣、對大陸、對美國都有實質利益的模式。

  與世界並肩的夢想先行者  擁有走在時代之前的堅定魄力

  邁入21世紀,他前進歐洲,積極參與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,看到歐洲對環保、永續性產業的執著,深有所感,不僅期許自己對氣候變遷、可持續性發展做出貢獻,投資方向也開始著重於循環經濟、電動車、清潔能源等產業。

  深具前瞻視野的他,近來致力於桌上型核融合發電器,希望這個終極能源科技,不單能解決能源問題,更能以台灣實力,建立台積電外,另一個護國神山群。為台灣,為下一代年輕人,開出康莊大道。

  暖心、風趣的時尚行家   以笑容和草根感染每一個人

  歐洲是他的時尚與全球化啟蒙地,在那裡,他學會如何做一名紳士:他真誠待人、真實做自己,以草根背景自豪,從不擺架子,平等待人;他體貼,也周到,不讓任何一個人被冷落。

  深浸在歐洲文化與思想間,使他對創投有了新認識,所有的商業行為都必須對社會有利,也更堅定對永續發展的投資。


寰宇情懷:創投教父劉宇環的卓越人生 好評推薦

  向年輕的領導者與企業家推廣環境永續的方法至為重要,相信這本書將為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帶來有益的啟發。我希望他們能擁有和Peter一樣的精力與決心,並受到相同的進取與慷慨精神之驅使。我確信這種精神將為經濟和生態之間的平衡鋪出一條康莊之道。――阿爾貝二世(Albert II)/摩納哥親王

  擁有一個像Peter這樣的朋友很不容易。他經驗豐富、充滿智慧,而且擁有平衡的思維。我們將永遠像家人一樣,我真的很感謝遇到他的那一刻。認識像Peter這樣的人讓人生更有意義,他有許多的願景和計畫。――阿爾馬迪(Turki Almadi)/沙烏地阿拉伯駐中國大使

  Peter對朋友的慷慨和忠誠是眾人所津津樂道的,我自己也是他的好意的受益者。這本書中有如此多人為他現身說法,就證明了Peter在他的朋友中所受到的欽佩和喜愛。他們不只因為Peter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和風險投資家而為他貢獻文字,還因為他一直是一位真正的朋友。――劉遵義(Lawrence J. Lau)/中央研究院院士

  在目前政治及經濟的動盪中,目標一致,才可以共存,解決問題,創造機會,製造繁榮。我們希望看到的世界是科技合作、自由貿易、分享智慧製造、新服務、新營運模式。創投扮演的角色是很好的借鏡。中經合和Peter的努力及成果值得敬佩。――苗豐強(Matthew Miau)/聯華神通集團董事長
 
華裔創投教父劉宇環:投資三個P:People,Patience,Persistence!最重要的仍是人

創投教父劉宇環

華裔創投教父劉宇環:投資三個P:People,Patience,Persistence!最重要的仍是人  文 / 遠見行銷部企劃製作   

前面投資其實只占後來公司結果的5%,其他後續所提供的執行占95%。也就是投資者和創業團隊一起做出的成果,我做創投最重要是提供附加價值,比如說要集資10億,那我們就會問你:「這10億要幹麼?」

創投是個發展的工具,創業投資也不是金融業,它是個非傳統基金。傳統基金就是普通銀行,它不能投資新創事業,因為銀行只能投資穩當事業,有資產、有營業額。創投就比較有彈性,可以投資創意、未上市產品、實驗產品等。

我們當初發展創投,就是跟國際同步,跟得上美國腳步,也促成後來1980年代及1990年代的繁榮。

創投主要目的是,你投進去一家公司後,你一定要有董事席位。有這個席位,可以很快掌握到科技的信息。比方說我投資新加坡的創新科技,成為他們董事以後,我已經知道美國要發展MP3,也知道iTunes、iPod,別人還沒看到時,我早在兩年之前就知道!所以有這種前沿頂尖的資訊可以流通,投資夠多家,然後你平常人脈又多,可以取得第一手資料,就成為高科技資訊流通的平台。你的投資才會準、才會及時。

每個創投業者都有專精,有的人只做天使投資,有的人只做第二輪或第三輪。中經合不做天使投資,我們大部分只做第二輪,最終目的是中長期的資本獲利,這中長期有的三年、五年,甚至七年、十年。

我對某些產業裡的公司比較有耐心,例如我投資信威長達十五年,因為我希望這家華人公司可以在3G標準上取得國際認可,這代表華人一百多年來首度取得電信主導權,對我來說意義重大。

戰到最後一兵一卒

我們投資最長時間的一家公司,投資了十八年,這家位於台北的公司叫永生(StemCyte),研究幹細胞,是生物科技,我覺得很有展望,是長期投資。對某些公司,我就是懷抱著打不死的精神,非要戰到最後一兵一卒,打到最後一顆子彈。怎麼決定要不要放手,還是要看創業團隊是否都兢兢業業、盡最大努力,也要看是哪些公司跟你一起投資。

 

有人說我會看相,其實我主要看這個人是否能合作。太自我、太偏執的人不容易成事,公司不管大小都得團隊合作。創辦人來募資,我要看他以前是否有經驗、有創業成功的紀錄,不成功我還是會給機會,讓他解釋沒有成功的理由。當然也有看走眼的時候。在美國我投資一家公司,創辦人拿了錢,沒有產品出來,我們要退出,他還要告我們。我衡量要請律師打這官司,不單要花錢,最重要還要花我的時間,兩方就和解了事。我們賠了一筆錢,但換來清靜,公司不會為了這個案例卡在那裡。

 

3P:People,Patience,Persistence

這種事在創投業比比皆是。有些新創公司剛開始要錢的時候,什麼都答應,等拿到錢以後,我們教練要他傳球,一下球不見了,人也不見了。很多都是如此,一個沒弄好,本來運著球的創辦人就不傳球了,再弄弄,球也不見了。

 

投資有三個P、一個F,第一個最重要的P就是People,人。就像投資房地產最重要的就是地點。

 

人首重誠信,就是這個創業團隊,或是創辦人,他的為人好不好,這非常重要。他要有誠信,有了誠信,其他都好講。我們在美國看到很多案例是,許多新創公司的CEO我們跟他談到最後,都要把他太太找出來,就是要從多角度去做判斷。我們累積了很多經驗,人可以改變事情的發展。

 

人不能太自我,有些人帶來技術,聰明得不得了,但不會想到要建立一個團隊才能成功。有的人喜歡一把抓,是控制狂,打死也不放,有時還加上一個太太也抓著不放,公司會出大麻煩。

 

第二個P是Patience,耐心。時間是朋友,不是敵人。這一行你如何贏就是靠耐心,有耐心就會釣到大魚。我小時候喜歡釣魚,一坐就是一整天,對我現在養成耐心很有幫助。若你沒耐心又判斷力不夠,根本釣不到魚。

 

有時你只釣到小魚,是因為你沒有耐心,看得不準,可能坐錯地方,位置不佳。

 

第三個P是Persistence,就是堅持力。既然投資了,就盡量帶領公司發展,不要輕言放棄。

 

另一個要點是Focus,專注。就像一個人在大馬路上開車,你很穩定地握住方向盤,以平常速度前進,就可以準確地到達目的地。但是很多外誘因素可以使你開車不集中精神,一下子跑到小巷子去,迷了路,或撞了車,就回不到大馬路上了。

 

還有很多新創事業,一下有大企業投資,都欣喜異常,其實這也不一定是好消息。大企業投資小企業,一定想要主導,就像開慣卡車的人去開小客車,猛力踩油門,胡打方向盤,亂換車道,一定會撞車。

 

大家都認為創投很神祕,其實沒什麼神祕,凡上軌道的公司,投資都有一套程序,譬如評估、追蹤、輔導、出場,都有原則。

 

前面投資其實只占後來公司結果的5%,其他後續所提供的執行占95%。也就是投資者和創業團隊一起做出的成果,我做創投最重要是提供附加價值,比如說要集資10億,那我們就會問你:「這10億要幹麼?」